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在冬天里做好防寒保暖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
冬日午后,三五好友围桌而坐,架起炭炉、摆上茶壶,借着煮茶的炭火,顺便再烤上些柿子、红薯、花生、玉米等,伴着茶水翻滚的咕噜声,大家晒着太阳、喝茶说笑,不知不觉消磨半日时光……如此恬静、闲适的体验,很难不让人迷恋。
一杯暖茶,驱散冬日寒意,细细品来,暖意传遍全身,胃暖心也暖。
“围炉煮茶”在古代也被称为茶宴,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唐朝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关于煮茶的详细记述。
到了宋代,在煮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点茶、分茶、斗茶等技艺。那时,茶叶要碾碎、烹煮、搅拌、滤汁后,再将茶汤注入茶盏里饮用,就像电视剧《梦华录》中的煮茶烹茶场景一样。
围炉煮茶正当时,从老白茶开始吧!
为什么选择老白茶煮着喝呢?首先来说,很多人喜爱白茶就是因为白茶那种随岁月变化而转变的特质,而老白茶煮着喝更有滋味,更能品出陈茶的香韵。
01老白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烹煮
老白茶之所以适合煮着喝,是因为它的内含物质丰富,能够经得起反复煮饮。老白茶的这一特性,源于其制作工艺。白茶的制作工艺,在六大茶类中自成一派,主要制作流程为萎凋和干燥,这两个手段,均是让白茶中的水分蒸发,让含水量达到国家标准(最新国家标准是8.5%)。
在这个过程中,白茶不需要揉捻,也不需要炒青,可谓完美保留了白茶的茶叶形态,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被完整保留下来。而后,在干燥、黑暗、无异味的容器当中,白茶安静地转化着。在这个过程中,此消彼长,黄酮类化合物闪亮登场,为老白茶保驾护航。
白茶的物质消耗保持在最低值,丰富的内含物质让白茶具备了“适合煮着喝”的特点。
02煮茶,更能充分的释放白茶的内含物质
煮茶,需要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持续的加热过程。在加热过程中,白茶的叶片慢慢打开,先是表层的物质释放,而后是较深层次的物质释放,最后是最深处的物质得到释放。
若是没有持续沸腾的过程,这些内部的营养物质是很难完全释放,喝着未免有些浪费。尤其是一些黄酮类化合物,若是没有充分利用,岂不是辜负了老白茶多年的转化?
03煮着喝,滋味更加甘醇可口
不同的冲泡方法,让老白茶拥有不同的滋味。用白瓷盖碗冲泡老白茶,清新感更加强烈,茶汤清爽、醇厚、柔和。用煮茶壶煮茶,老白茶的醇厚感更加明显,茶汤更加细腻,糯米汤的感觉更为明显。
这两种方式,不相伯仲,茶友们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口感喜好选择。在寒冬,煮一壶老白茶更为妥帖一些。
而且,在众多白茶中,尤其是茶梗粗大、叶片粗大的老白茶寿眉,是最适合煮着喝。老寿眉经过陈化之后,白茶中的内含物质得到转化,变得更有韵味,就好像一棵果树,慢慢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是有一个成熟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煮茶,宜用老茶。
有人说,“围炉煮茶”,围的是传统文化,煮的是人间烟火。数九寒天,不如学着古人的样子,煮上一壶老白茶,约上两三好友,围炉而坐,品一杯清茶,享一时清欢,好不惬意!
上一篇:冬季吃太油腻?喝这4种茶去油解腻
下一篇:春茶的营养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