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工作学习之前,来上一杯鲜爽醇香的茶汤,便能开启心旷神怡的一天。除了提神醒脑外,茶还具有多种健康益处。恰逢国际茶日,看看下面这些关于茶叶的健康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1、茶不能代替水
我们身体中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流失,只有每天补充足量的水分,才能满足日常生理所需。不少茶叶爱好者以茶代水,每天只喝茶汤,然而这种习惯并不健康。
从成分上来说,茶汤中虽然大部分都是水,但其中还包含大量的咖啡因、维生素、芳香物质以及无机盐,这些成分需要大量水分才能被我们代谢出体外,因此以茶代水的朋友看似喝了很多水,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在代谢过程中排出体外了,能真正满足生理所需的只占小部分。
尤其对于喜欢喝浓茶的朋友来说,如果只喝茶不喝水,很有可能导致身体缺水。另外,过量饮茶还会导致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容易造成失眠或神经衰弱。
2、茶不能解酒
不少人认为茶可以解酒,于是便有了酒后饮茶的习惯。但实际上,茶非但不能解酒,酒后饮茶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一方面,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有一个分解的过程,我们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会将酒精代谢后产生的乙醛转化为乙酸,再排出体外。然而茶具有利尿的作用,这会导致尚未转化的乙醛被引入肾脏,从而给肾脏造成负担。
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咖啡因等物质会刺激心脏,与酒精协同作用下将加重心脏负担,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甚至猝死的发生风险。
3、新茶要注意
茶有新陈之分,新茶是指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如果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又被称为明前茶;如果是谷雨节气前采制的茶叶,则被称为雨前茶。而陈茶则是一两年前甚至更久之前采制加工的茶叶。
新茶由于刚采摘下来不久,其中所含的多酚类、醇类、醛类物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挥发,因此可能导致饮用者出现肠胃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同时,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的含量也相对较高,更易使神经系统兴奋,饮用者可能产生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现象,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应高度警惕。
而陈茶由于放置的时间较长,其中很多物质得到了充分的挥发,虽然风味不如新茶鲜爽,但饮用起来更加安全。
4、红茶越浑越好
红茶的茶汤在冷却之后,可能会出现浑浊的情况,这叫做“冷后浑”,是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生成的一种络合物。这种物质溶解于热水,不溶于冷水,当茶汤温度下降时,它就会析出,使茶汤变浑浊。冷却后茶汤越浑浊,意味着红茶的等级越高。
总的来说,茶叶虽好,但也不宜过饮,否则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掌握了有关茶叶的健康知识,我们才能更加健康地享用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