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为什么是“红色”,是不是红茶越红越好,越有营养价值?那要看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配比!
从六大茶类的“发酵”工艺出发,因为红茶是全发酵的茶。(一片绿色叶子通过揉捻进行叶细胞破损后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氧化反应的深浅,简称发酵深浅。)
红茶在发酵的过程中多酚氧化酶会非常的活跃,这种活跃体现在:叶片从青绿到青黄、再由黄到黄红到红,一系列氧化流程后由烘干固定成型,到了茶桌上茶叶与水一交融,我们就能看到红茶的汤色是红艳的,红茶是红色的终极原因在这!
固定品质以后红茶内的主要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是怎么得来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呢?
在发酵过程中红茶鲜叶的茶多酚减少90%以上,就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茶黄素,色泽橙黄或橙红,具有收敛性,是红茶“亮”的主要成分,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主要物质。其含量愈高,红茶品质愈好。
茶黄素还具有抗氧化,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降脂的作用,还能与肠道内的胆固醇结合成不溶物,排出体外,减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被称为茶叶中的“软黄金”。
茶红素,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红茶中含量约为6%—15%。该物质为棕红色,能溶于水,水溶液为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滋味甜醇。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极重要的作用。
茶红素,本身不仅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抗炎症,还可以预防肥胖及除臭。
茶褐素,主要由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而成,茶褐素分子量也最大,最为稳定。是茶汤呈现“红色”的又一个原因。从茶的汤色看,茶黄素是调色“亮”的重要成分,但在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由于氧化聚合而大量减少;茶红素是红茶汤色“红”的重要成分,滋味强度的主要物质,并与茶汤的浓度有关;茶褐素是汤色暗的主要原因,当茶褐素含量达到6%~8%,汤色可呈现红褐明亮的品质特征。
当茶褐素含量低于5%时,意味着发酵不足,汤色呈现红橙明亮的特征。因此,茶褐素含量增多对红茶的品质不利,含量越高茶汤越暗,茶底也会越暗褐。
下一篇:白茶,一定越陈越好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