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知识 >> 正文

品鉴古茶

2014-07-07 14:54:15 来源: 一道茶网搜录 作者:

    近年來,“古茶”成了高檔普洱茶的代名詞,受到喜愛普洱茶人的追捧。空閒之余,朋友相聚,泡上一壺古茶,在優雅茶香中交流,在濃釅茶味中切磋,不亦樂乎。但很多愛茶人對古茶並不十分瞭解,對眾多的古茶產品更是茫然,為此,本文想圍繞“古茶”話題,談點個人認識。

    古茶的概念

    古茶即是古樹茶,是指用百年以上的老茶樹鮮葉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古茶稱謂源於民間,並沒有一個科學的定義。對古茶的理解是:一是由於目前沒有茶樹年齡計算的科學方法,因此“百年以上”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模糊概念;二是根據鮮葉來源於野生型或栽培型古茶樹,分別稱為野生古茶和栽培古茶;三是用古茶樹鮮葉製成的曬青綠茶,直接蒸壓為普洱茶的稱普洱生茶古茶,通過後發酵再蒸壓而成的為普洱熟茶古茶。

    古樹茶的特點

    雲南是我國古茶樹分佈最多的省,普洱市、臨滄市、西雙版納州、保山市等又是雲南省古茶樹分佈最集中的地區。2005年思茅市(現普洱市)茶樹種質資源普查表明,10個縣(區)都有大量的古茶樹分佈,其中有野生茶樹居群19個,分佈面積118萬畝,古茶山26座,分佈面積18萬畝。再如臨滄市有野生茶樹居群和古茶園分佈面積15.05萬畝,西雙版納州古茶園分佈面積8.22萬畝,保山市古茶園分佈面積1.50萬畝。

    1、野生古樹茶主要特點

    野生古樹茶是指用自然繁衍的野生型古茶樹鮮葉加工的普洱茶。野生型古茶樹一般呈地帶性或區域性分佈,已知生長最低點為普洱市西盟縣翁嘎科海拔850m,最高的為普洱市景東縣錦屏鎮新民村海拔2780m,主要分佈在1800~2400m的原始林間。土壤為赤紅壤、紅壤、黃棕壤、棕壤。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野生古茶樹多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厚軸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等,由於進化程度較低,且多生長在原始森林中,屬於二線植物,光照不足,光合產物的合成與積累較少,內含成分如茶氨酸和酯型兒茶素等較栽培古茶樹低,芽葉茸毛少,制普洱生茶,褐色,不顯毫,略有青氣,滋味較淡薄,總體上香氣、滋味、耐泡程度均次於栽培古樹茶。但由於它多生長在無污染的環境中,不施化肥農藥,屬天然產品,前幾年在市場炒作下,賣價高於栽培古樹茶。

    2、栽培古樹茶主要特點

    栽培古樹茶是指用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樹鮮葉採制的普洱茶。多為農家品種,以塊狀或點狀分佈在海拔820~2490m的耕作區內,部分為茶糧間作區,土壤以紅壤、黃棕壤為主,少數為赤紅壤和紫色土。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多為阿薩姆種(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少數為茶(Camellia sinensis)。茶樹所處環境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芽葉柔嫩多毛,茶多酚、茶氨酸、酯型兒茶素等含量高。制普洱生茶,肥碩顯毫呈暗綠色,滋味醇厚回甘,香氣濃郁持久,耐沖泡,是普洱茶最優的產品。

    古樹茶的價值

    近年來,古樹普洱茶一直受到飲茶者和收藏者的珍愛,價格高於“現代茶”,這是市場炒作還是物有所值?筆者認為,古樹茶不僅具有一般普洱茶的降糖、降脂、降壓、減肥、防癌等功效,主要是還有著更高的品飲、天然、稀有、文化、收藏價值。

    1、品飲價值

    採用古茶樹做的普洱生茶,常帶有幽雅的花香、果香、蜜香、清香等,滋味濃醇回甘、口感豐富而潤喉、飽滿而耐泡。且不同地域產的茶各有特點,如猛海老班章茶、瀾滄景邁茶、雙江猛庫茶等滋味濃強回甘,有花香,耐泡,適宜嗜茶人飲用;景東老倉茶、景谷小景穀茶、猛臘易武茶等滋味醇厚回甘,顯花香,適宜一般人群品飲。

    2、天然價值

    安全、衛生是茶葉品質的重要指標。雲南的古茶樹多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植被較好,空氣清新,無工業和生活污染,茶樹主要靠自然肥力,產量雖較低,但茶園生態多樣性豐富,害蟲天敵多,極少使用化學農藥,所以茶葉基本無農殘,如用生長在海拔1700~2200m的無量山上的栽培型古茶樹所制的景東老倉茶多年檢測表明,無一重金屬超標,農殘從未檢出,品質可達到有機茶或綠色食品茶要求。因此,古樹茶又稱為生態茶、荒野茶,是普洱茶中最放心的產品。

    3、稀有價值

    物以稀為貴。雲南省有茶園520萬畝,產量18萬噸,而古樹茶園只占總面積的8%左右,產量僅占總產量的2%~3%。同等嫩度古茶的價格比“現代茶”一般要高出5~10倍,如“景邁古茶”每公斤曬青毛茶價格150元左右,比“現代茶”高出10倍,有的甚至高出20~30倍,如“老班章古茶”每公斤曬青毛茶平均售價600元,且往往有價無貨。

    4、文化價值

    一株古茶樹揚名了一座山,一座古茶山孕育了一款茶。建國前名不見經傳的猛海縣南糯山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現八百年的南糯山大茶樹後,半個多世紀以來南糯山成了中外學者考察的熱點、西雙版納的旅遊景點。已耄耋之年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1990年12月親上南糯山,寫下了“南行千里拜茶王”七個大字,題詞言簡意賅,感人肺腑;90年代,當地創制的“南糯白毫”以其白毫茸身,香氣清鬱,滋味濃醇而躋身全國名優茶行列。再據《雲南各族古代史略》載:“崩龍族和布朗族統稱樸子族,善種木棉和茶樹。”“崩龍族和布朗族是雲南最早的土著人——濮人”,而雲南最著名的瀾滄縣景邁古茶山記載了布朗族先民種茶的千年歷史,由此證實了“濮人是雲南種茶的祖先”。猛臘縣易武古茶山孕育“易武茶”,1894年進貢朝廷,因品質超群,獲雲南布政史書賜“瑞貢天朝”匾額。景東縣老倉福德古茶山創制的“老倉茶”,1922年因獲雲南省政府頒發的優等獎而受寵於海內外市場。再有猛海縣班章古茶山的“老班章茶”,雙江縣猛庫古茶山的“猛庫茶”等等,不僅茶葉品質眾口稱讚,而且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5、古茶的收藏

    古茶的收藏主要是指古樹普洱生茶的收藏。普洱生茶在通風、乾燥、無異味的貯藏條件下和一定的年限範圍內品質是隨著年代的增加而提高的,最明顯的是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在與普洱市相似環境條件(年均溫度18℃,年降雨量1500mm,相對濕度80%)下儲藏,普洱生茶存放15年、普洱熟茶存放6年可達到最優的品飲階段。同一產品存放年代不一品質也有差異,如存放1~5年的“老倉茶”,香氣清新有稻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由黃綠明亮向橙黃明亮轉化。存放10~15年後,香氣轉變為陳醇優雅,滋味醇厚甘滑,湯色紅褐明亮。15年以後品質最優。不同茶區古樹茶品質特點。

    1、瀾滄江西岸古茶區

    指瀾滄江西岸的系列古茶山,轄臨滄、普洱、西雙版納和保山等市(州)。當年產普洱生茶的主要特點是:香氣高,滋味濃,苦味較重,澀味較輕,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富有彈性。從總體上看香氣隨海拔的升高而增濃,滋味隨緯度的增加而變薄。代表的有雙江猛庫茶、瀾滄景邁茶、猛海班章茶等。

    2、無量山系古茶區

    橫跨普洱市和大理州境內的無量山古茶山和西雙版納州的六大古茶山,分佈面積大,數量多。當年產普洱生茶的主要特點是:香氣馥鬱,滋味醇厚、顯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柔軟富有彈性。香氣隨海拔的升高而增高,滋味的醇厚度和耐泡度隨緯度的升高而增強。代表產品有猛臘易武茶、景東老倉茶、景谷的小景谷茶、甯洱困鹿山茶等,這類茶在市場上最具有競爭力。

    3、哀牢山系古茶區

    包括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雙柏、南華,普洱市的景東、鎮沅、墨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綠春、金平等縣。當年產普洱生茶主要特點是:清香,醇和,部分茶澀味突出,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富彈性。代表的有南華的兔街茶,鎮沅的千家寨茶,墨江的迷帝茶等。古樹茶貯藏過程中感官品質的變化特點

    1、普洱生茶的變化特點

    普洱生茶是古樹茶鮮葉通過殺青—揉撚—曬青毛茶—蒸壓—成形—乾燥而成。根據壓制形狀分為餅茶、磚茶、沱茶、瓜茶等。在普洱市的環境條件下,普洱生茶陳化過程中的變化大致趨勢為:1~5年的香氣較清新,有清香、稻香、蜜香、花果香等,滋味較濃厚回甘或醇厚回甘,湯色由黃綠向橙黃轉化,葉底綠黃柔軟富彈性;5~10年的略顯陳香,滋味醇和甘滑,湯色由橙黃轉化為黃紅色,葉底褐黃富彈性;10~15年的香氣陳醇優雅,滋味醇厚滑順有甘,湯色紅褐,葉底褐紅富彈性;15年後基本消失了苦澀味,達到了較高的品飲品質。收藏普洱生茶最好用優質的2~4級茶,過老、過嫩原料加工的產品都難以達到較好的收藏效果。普洱生茶儲存多少年品質才會最好?多長時間以後會失去品飲價值?這與產品品質、儲存的環境條件、儲存的方法都有著重要的關係,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2、普洱熟茶的變化特點

    普洱熟茶是古樹茶鮮葉通過殺青—揉撚—曬乾—曬青毛茶—潮水—渥堆發酵—普洱熟茶(散茶);普洱熟茶(散茶)再通過蒸壓—成形—乾燥制成熟餅、熟磚、熟沱等。普洱熟茶貯藏過程中的變化特點是:1年內香氣較混雜,湯色褐紅稍有渾濁,滋味醇稍帶苦澀味,葉底紅褐色;2~3年香氣純和略雜,湯色褐紅明亮,滋味醇厚甘滑,葉底紅褐富彈性;3~6年香氣豐滿陳純,湯色褐紅明亮,滋味醇厚甘滑,葉底紫褐富彈性。一般情況下,普洱熟茶陳化6年左右達到了較高的品飲價值。

    總體看,古樹普洱茶,不論生茶或熟茶陳化速度一般比現代茶園的茶要快,色香味綜合表現較協調,香氣較優雅,口感柔和豐滿。普洱茶都有陳化生香的特點,至於陳化多少年較適合,要看原料老嫩、儲藏條件、個人口感而定,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年限。

    古樹普洱生茶的鑒別

    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和體會,古樹普洱生茶外觀色澤一般較深且油潤有光澤,幹聞有鬱香,開湯後香氣馥鬱持久,有山韻,滋味醇厚顯回甘,葉底富彈性,耐泡;非古樹普洱生茶,色澤較亮鮮,幹聞有清香,開湯後香氣飄浮不持久,滋味濃強欠回甘,葉底單薄柔軟,不耐沖泡。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